這是一個很台灣的故事,故事的地點及人物都很台灣。
日治是台灣很特別的背景,日本人離開台灣,中國人重新治轄,有一段很混亂的時間,在歷史的洪水中僅短短的四年,比起幾百幾千年的時代,她即短且小,但卻是台灣人生命的大轉彎。
過去,這段時光是禁忌,十多年前才慢慢掀開霧紗,台灣人慢慢瞭解自己的父祖經歷過什麼樣的時空。
有人問我為什麼選這麼冷門的時代背景,我也用同樣的問題反覆問過自己,很難確切的說出原因,只覺得有一個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心情繫在這一段不管多短的歷史上,她流在我的身上。
教我聽懂台灣的歌。
2010-09-13
轉場的小細節
《潘朵拉的盒子》
水野在朋田醫院病房中被告知癌症治癒,要轉場到飯田與鈴木在天台上討論病情的小細節很有趣。
「女人在自己命運發生改變時,喜歡一個人照鏡子。」
這是轉場的理由。
因為還沒有全部看完,只知道後來飯田也會做同樣的事,不知道這個鏡子的出現是否還有其它的意思。不過,這個細節是我人生中完全沒有的體會,我除了早上刷牙的十分鐘會在鏡子裡看到自己之外,其餘厥如,所以絕對寫不出這種理由來轉場。
沒有這種體驗,也沒有這種經歷。
然而寫一個故事,裡頭會有多少寫作人的親身經歷或者體驗,實在很難說。如果每個故事的細節都得是寫作人自己的經歷,應該很多故事都寫不出來。那麼問題來了。
老師說用事件刺激人物處理事件的反應,才能容易讓故事中的人物變得立體,什麼樣的事件合適這個人物能刺激出合適的反應符合我寫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結果,在這裡非但要不悖角色個性還得符合人情的理解。這難了。
尤其是人情的理解,很難。我的理解是否符合大多數閱聽人的理解?或者我是個變態,以為理所當然大家都要明白的事,其實是大違常理?我對所謂的「常理」究竟有多少認知?這些認知是否來自平時生活上所累積的經驗?當我絕對不可能把所有人的人生經歷都走一次以豐富寫故事的能力時,怎麼辦?
考驗。此時的情況考驗我平時與人相處的同理心、邏輯思考的能力,還有對整個環境的觀察力。
講到觀察力,眼鏡壞了。這兩天過得有點辛苦,明天決定配新眼鏡,也終於找到消費券的用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